刷牙出血要注意!牙周病恐引發心臟病與糖尿病

更新日期:2025/05/26  文字編輯:Money  圖片來源:ChatGPT
20
網友評分 (共3人參與)

隨著生活步調加快,許多人忽略口腔健康的重要性。然而,牙齦出血、牙痛或牙齒鬆動不僅影響飲食與生活品質,更可能是全身健康的警訊。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,牙周病與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密切相關。重視牙齒保健不僅能維持迷人笑容,更是守護全身健康的第一道防線。本文將深入探討牙周病的風險、預防方法及對健康的深遠影響,提供實用建議讓您輕鬆掌握口腔健康。
刷牙出血要注意!牙周病恐引發心臟病與糖尿病


牙周病:不只是口腔問題

牙周病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,初期症狀如牙齦出血、紅腫或輕微疼痛,容易被誤認為小問題而忽略。然而,專家指出,牙周病不僅影響牙齒穩固,更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。研究顯示,牙周病可能增加心臟病、中風及糖尿病的風險,特別是糖尿病患者若未妥善控制牙周感染,可能導致血糖波動,形成健康惡性循環。國民健康署強調,及早發現與治療牙周病,能有效降低這些風險。


日常徵兆:牙齦出血的警訊

許多人在刷牙時發現牙齦出血,卻認為「只是刷太大力」。事實上,這可能是牙周病早期的徵兆。其他症狀包括牙齦紅腫、口臭或牙齒鬆動。若不即時處理,牙周病可能進展為嚴重的牙周炎,導致牙齒脫落。根據牙醫學會統計,台灣約有八成成年人曾有不同程度的牙周問題,但多數人因缺乏認知而延誤治療。民眾應提高警覺,留意這些徵兆並及早就醫。


三大潔牙習慣:預防牙周病的關鍵

國民健康署建議,養成正確的潔牙習慣是預防牙周病的基礎。第一,每天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,有效清除牙菌斑。第二,每半年接受一次專業牙齒檢查與洗牙,及時發現潛在問題。第三,學會正確使用牙線或牙間刷,清理牙縫中的殘留食物與細菌。此外,均衡飲食與戒菸也能降低牙周病風險。研究顯示,吸菸者罹患牙周病的機率是非吸菸者的兩倍,而攝取維生素C有助於牙齦修復。
刷牙出血要注意!牙周病恐引發心臟病與糖尿病


特殊族群:中老年與慢性病患者的注意事項

中老年族群與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受到牙周病的威脅。隨著年齡增長,牙齦組織退化,抵抗力下降,牙周病風險隨之上升。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力較弱,牙周感染可能加劇病情,甚至影響血糖控制。專家建議,這類族群應更頻繁地進行口腔檢查,並與牙醫師及內科醫師合作,制定全面的健康管理計畫,以降低併發症風險。


健保資源:讓口腔檢查更便利

全台健保牙科診所普遍提供牙周病篩檢與治療服務,民眾可善用這些資源,定期檢查口腔健康狀況。國民健康署也透過官網、社群媒體及健康講座,積極推廣牙周病防治知識。許多診所提供免費諮詢,幫助民眾了解自身牙齒狀況並制定個人化的保健計畫。主動利用這些資源,能讓您更輕鬆地守護牙齒與全身健康。


從小習慣改變大健康

牙周病的預防並不複雜,從日常生活中落實潔牙習慣開始,就能大幅降低風險。國民健康署呼籲,民眾應將口腔健康視為全身健康的一部分,養成規律檢查與正確潔牙的習慣。簡單的改變,如使用含氟牙膏、定期洗牙及戒菸,不僅能遠離牙痛困擾,更能有效預防慢性疾病,提升整體生活品質。從今天起,讓我們從牙齒開始,守護全身健康。


資料參考:國民健康署

追蹤 Kirakacha 去啦!官方LINE@ https://lin.ee/nRFduep
追蹤 Kirakacha 去啦!官方LINE@

 

追蹤 Kirakacha 去啦!官方粉絲團 facebook.com/KiraKacha.GO

你喜歡這篇文章嗎?
你覺得這一篇報導是否對你有幫助,五顆星為十分有幫助
(給編輯一點鼓勵)
你可能也會喜歡
155
網友評分 (共10人參與)

氣溫下降容易皮膚癢?專家教你保濕關鍵與改善方法


天氣轉冷,許多人開始感受到皮膚乾癢、脫屑甚至紅疹的困擾,這種被稱為「冬季癢」的現象,其實是醫學上的「缺脂性濕疹」。隨著氣溫下降,空氣濕度降低,皮膚的天然油脂屏障變得脆弱,水分流失加速,導致角質層受損。根據皮膚科專家指出,冬季皮膚問題不僅與環境有關,日常習慣也扮演關鍵角色。本篇報導將從生活風格角度,結合專業建議與實用技巧,幫助讀者在寒冷季節維持肌膚健康。冬季癢的成因:環境與習慣的雙重挑戰當氣溫驟降,
網友評分 (共10人參與)
155
2025/05/25 | 編輯 Money
137
網友評分 (共8人參與)

新冠疫情升溫!專家籲速打 JN.1 疫苗防重症危機


面對新冠疫情再度升溫,台灣正迎來新一波挑戰。根據疾病管制署最新數據,第20週(5月11日至17日)全國新冠門急診就診人次已達19,097人,雖低於去年同期,但疫情擴散趨勢明顯。專家呼籲民眾提高警覺,特別是65歲以上長者與慢性病患者,應盡速接種最新 JN.1 疫苗,以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。為協助民眾快速掌握疫情動態與防疫措施,本報導整理最新資訊,提供清晰指引,幫助全民共同抗疫。疫情現況:病例攀升,重症
網友評分 (共8人參與)
137
2025/05/24 | 編輯 Money
217
網友評分 (共15人參與)

糖尿病前兆出現可逆轉?掌握三多一少遠離高血糖危機


在台灣,糖尿病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健康危機。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數據,全台糖尿病患者已超過 230 萬人,相當於每十人就有一人受影響。隨著生活節奏加快與飲食習慣改變,糖尿病發病年齡逐漸下降,20 歲確診的患者平均壽命可能縮短 5 年。然而,專家強調,認識糖尿病前兆並採取健康生活方式,能有效預防疾病惡化,甚至逆轉病程。以下將深入探討糖尿病的徵兆、風險與實用預防策略,幫助民眾守護健康。什麼是糖尿病前兆?
網友評分 (共15人參與)
217
2025/05/23 | 編輯 Money
170
網友評分 (共10人參與)

起床頭痛、麻木、心悸?8大原因與改善秘訣揭秘


早晨醒來,頭痛、心悸、口乾舌燥或手腳麻木讓你感到不適?你可能以為這只是睡姿不良、冷氣太強或疲勞累積,但這些症狀可能是身體在發出的健康警訊。根據醫學研究,早上頭痛與心悸、口乾舌燥、手腳麻等症狀可能有共同的生理根源,如血管擴張、氧氣供應不足或神經調節異常。明悅中醫診所院長黃獻銘指出,這些早晨不適往往相互關聯,反映身體的整體健康狀態。本篇報導整合中醫與西醫觀點,詳細解析早晨頭痛的8大原因,並將其與其他症
網友評分 (共10人參與)
170
2025/05/22 | 編輯 Money
127
網友評分 (共8人參與)

小心食物過敏!衛福部新制11項過敏原標示助你安心飲食


你是否曾在用餐後感到皮膚發癢、腹瀉,甚至呼吸困難?這些可能是食物過敏的警訊。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告,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已更新,新增至11項常見過敏原,幫助消費者清楚辨識潛在風險。隨著飲食安全意識提升,這項政策不僅保障健康,也讓你更輕鬆選擇適合的食品。本文將深入解析食物過敏的影響、新規定的內容,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預防過敏反應。什麼是食物過敏?食物過敏是免疫系統對特定食物成分產生異常反應,可能引發輕
網友評分 (共8人參與)
127
2025/05/21 | 編輯 Money
265
網友評分 (共20人參與)

美國前總統拜登確診侵襲性攝護腺癌,揭開男性健康的隱形危機


美國前總統拜登於2025年被診斷罹患侵襲性攝護腺癌,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骼,屬第四期癌症。這一消息震驚國際,同時也讓攝護腺癌這一男性常見疾病重新受到關注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,攝護腺癌是全球男性第二大癌症,台灣每年新增約5000例,死亡率更逐年攀升。拜登的病例因其高風險特性,凸顯了篩檢與早期介入的重要性。什麼是侵襲性攝護腺癌?了解格利森評分拜登的病理報告顯示其格利森評分達9分,屬高風險等級。格利森評分
網友評分 (共20人參與)
265
2025/05/20 | 編輯 Money
115
網友評分 (共7人參與)

天氣變化引發身體痛?5個秘訣提升健康生活品質


每當季節更迭或陰雨連綿,身體總像個敏銳的氣象站,頭痛、關節痠痛、疲倦感接踵而至,彷彿在提醒你天氣即將轉變。這些不適不僅干擾日常作息,還可能讓你心情低落。科學研究顯示,簡單的生活習慣調整就能有效緩解「天氣痛」,幫助你找回舒適與活力。這篇報導深入探討天氣痛的成因,並提供實用建議,讓你在天氣變化時也能保持最佳狀態。什麼是天氣痛?「天氣痛」是由日本醫學博士佐藤純提出的概念,專指因氣壓、溫度、濕度變化引發的
網友評分 (共7人參與)
115
2025/05/18 | 編輯 Money
182
網友評分 (共11人參與)

益生菌怎麼選?益生菌的驚人功效與正確吃法


你是否曾經因為腸道不適、免疫力下降或情緒低落而困擾?這些問題可能都指向一個關鍵:你的腸道健康。近年來,科學家發現腸道被稱為「第二大腦」,它不僅影響消化,還與免疫系統、心理健康息息相關。一項研究顯示,超過70%的人口正面臨腸道菌群失衡的問題,而這可能正是你健康拼圖中缺少的那一塊。這篇報導將帶你深入了解益生菌如何成為健康生活的關鍵,揭開科學背後的真相,讓你學會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,並透過簡單的日常
網友評分 (共11人參與)
182
2025/05/17 | 編輯 Money
220
網友評分 (共15人參與)

別等肺癌晚期後悔!免費篩檢搶救90%存活率,LDCT揭肺癌隱藏危機


你是否曾經因為健康問題而感到無力?或許你身邊有人正在與疾病抗爭,卻因為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而遺憾。肺癌,這個全球及臺灣癌症死因的「頭號殺手」,每年奪走無數生命。然而,現在有一項改變命運的機會正向你招手:透過簡單的檢查,你可能在疾病悄然來襲前,搶先一步保護自己與家人。這篇報導將帶你深入了解一項正在改變無數人生命的健康行動,揭開提升存活率的秘密,讓你不自覺地想一探究竟,繼續閱讀下去。肺癌威脅無處不在:為何
網友評分 (共15人參與)
220
2025/05/14 | 編輯 Money
160
網友評分 (共10人參與)

食道癌9成男性受害!專家揭6大防癌生活秘訣


你是否知道,食道癌正悄悄威脅著無數人的健康?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資料,台灣每年有近3,000人新診斷食道癌,其中男性占9成,菸、酒、檳榔更是推手。這不僅是數字,而是攸關生命的警訊!本篇報導將帶你深入了解食道癌的風險因子、預防秘訣與早期警訊,幫助你和家人遠離這致命威脅。從飲食到生活習慣,現在就跟著我們一起行動,守護健康人生。食道癌為何偏愛男性?數據揭露真相國民健康署11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,食道癌新發
網友評分 (共10人參與)
160
2025/05/11 | 編輯 Money
142
網友評分 (共11人參與)

更年期保健四字訣公開!熟齡女性預防三高這樣做


女性進入更年期後,身體與心理都會面臨不少轉變,尤其在熟齡階段,更容易受到三高風險影響。根據國民健康署指出,45至64歲的女性,高血壓、高血脂與高血糖的盛行率顯著高於年輕族群,提醒所有熟齡女性應重視日常保健與健康監測。為協助女性度過更年期、預防三高問題,國民健康署推動「心、動、舒、食」四字訣,從情緒、運動、飲食到壓力調節提供實用建議,成為熟齡女性健康生活的指南。更年期女性常因荷爾蒙變化導致身體代謝改
網友評分 (共11人參與)
142
2025/05/09 | 編輯 Money
167
網友評分 (共11人參與)

你今天喝夠水了嗎?75公斤男生、55公斤女生一天該喝幾瓶水?專家教你正確補水量


天氣一熱就容易覺得疲倦、沒精神嗎?別懷疑,問題可能出在「你喝太少水」!根據營養學與公共健康專家的建議,成年人每日應依據自身體重來補充足夠的水分,而不是套用「八杯水」這種已過時的通用口號。實際上,人體每日所需的水分量與「體重」密切相關。醫學營養公式指出,成人每日應補充的水量約為每公斤體重乘以30到40毫升的水。換句話說,一位75公斤的男生,每天需要約 2250至3000ml 的水,而一位55公斤的女
網友評分 (共11人參與)
167
2025/05/08 | 編輯 Mone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