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我國最新統計資料顯示,胃癌的威脅依然不容小覷,在111年癌症登記中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8位,並且在113年的死因統計中同樣排名第8,每年不僅有超過4000人被新診斷出罹患胃癌,更有超過2000個寶貴的生命因此逝去,而追蹤胃癌發生的主要風險因子後發現,高達8至9成的案例,都與「幽門螺旋桿菌」的感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這個隱藏在胃部的細菌,正是導致胃癌的頭號公敵。
幽門螺旋桿菌是什麼「被世衛認證的一級致癌物」
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極少數能在胃部強酸環境下生存的細菌,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94年就已明確將其列為第一級致癌物,研究指出,一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,罹患胃癌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6至10倍之多,當細菌進入胃部後,會引發慢性發炎甚至造成胃潰瘍,若長期置之不理,感染將可能進一步演變為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化生等癌前病變,最終大幅提升胃癌的發生機率。
家庭餐桌成最大破口「你還在共食共杯嗎」
幽門螺旋桿菌最主要的傳染途徑就是「經口傳染」,而最容易被忽略的傳染場合,就是我們每天都會面對的家庭餐桌,家人之間因為親密關係,時常會共用杯子、碗筷或直接夾取同一盤菜,這些行為都可能讓帶有細菌的唾液互相傳播,造成一人感染全家遭殃的狀況,因此,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至關重要,養成使用公筷母匙、避免共杯共食的習慣,就能有效阻斷傳染鏈,大幅降低全家人的感染風險。
如何揪出隱形殺手「檢測與治療其實很簡單」
民眾若想確認自己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,其實有多種方便且準確的檢測方式,包含非侵入性的「碳13尿素吹氣法」及「糞便抗原檢測法」,或是可同時觀察胃部狀況的侵入性「上消化道內視鏡切片檢查」,即便檢測結果呈現陽性也無須過度驚慌,只要攜帶報告回診,並遵循醫師的指示接受為期約1至2週的除菌治療,就能有效清除細菌,國民健康署也建議,可鼓勵共同生活的家人一同接受檢測,早期發現並治療,是阻斷病程發展及預防胃癌最有效的方法。
國民健康署呼籲「保胃五招」打造健康生活
除了預防及治療幽門螺旋桿菌,日常的生活與飲食習慣也是守護腸胃健康的關鍵,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呼籲民眾,應全家共同落實「保胃五招」,第一「保持均衡飲食」多攝取具抗氧化效果的新鮮蔬菜水果,第二「養成良好飲食習慣」避免醃漬食物或過度飲酒,第三「規律運動」維持良好身體機能,第四「遠離菸、檳、酒」戒除不良嗜好,第五「避免生食及不潔食物」降低病菌入口風險,若持續出現腸胃不適的症狀,請務必及早就醫檢查,透過主動檢測與健康的生活型態,為自己與家人打造一個健康的「胃」來。